
潘永泰(1972 -),男,河北雄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工作经历
• 1991年09月-1995年06月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
• 2001年02月-2007年01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获得矿物加工工程工学博士学位,从事废旧印刷线(电)路板的破碎解离与资源化研究;
• 2010年05月-2012年05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后,从事耐磨材料与机电设备再制造技术与工艺的研究工作。
• 1995年08月-2014年03月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从事选煤机械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市场推广等工作;历任课题组组长、研究室主任、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 2012年10月-至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1、矿物与固废破碎解离与资源化相关技术与装备;
2、废旧家电、报废汽车、城市固废等固体废弃物破碎解离分选与资源化相关技术与装备;
3、煤矿及非煤矿山工业固废的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4、机械设备再制造技术与耐磨材料、技术与工艺。
突出贡献
历经20年的时间,心无旁骛的做成了一件事。通过不懈地创新与努力,在国内率先提出“核心创新、国际集成、高端可靠、替代进口”的理念,主持研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处理能力分级破碎设备和半移动破碎站,累计推广应用了600余台/套SSC/2PLF系列产品,不但使我国大型分级破碎设备彻底摆脱了国外产品的束缚,还大量替代甚至完全取代了进口产品,培育出SSC这一最具影响力的民族高端品牌,产品产值从2001年的50万元,发展到2011年突破亿元,累创产值4亿元,为国家和企业节省约8亿元的采购成本,并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为我国煤炭工业破碎技术与大型装备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负责开发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自移式破碎站。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部、教育部、省发改委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7项,研究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内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横向课题几百项;负责起草煤炭行业标准1项。基于Griffith裂缝理论和断裂动力学原理,提出了分级破碎机低转速、大扭矩、高成块率的分级破碎机理,填补了该项技术国内外空白,掌握了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全国煤炭行业破碎专业领域较有成就的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在国际选煤大会和国际选矿大会及国际岩石破碎学术会议宣读论文多篇;EI检索多篇;参加3部著作编写。
荣誉获奖
荣获全国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和河北省青年科技奖,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市管专家,市自然科学学科领军人物,多次获得中煤科工集团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均为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位。
人才培养
注重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良好学术道德的培养,强调视野的开阔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以身作则,以严谨、负责任的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通过精心的培养与指导,带出了一支成绩卓越、勇于创新、作风扎实、梯队良好、团结一心、并富于激情的科研学术队伍。
联系方式
电话:010-62331605
电子邮箱: pan_yongtai@126.com
办公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逸夫楼424
通信地址:北京 学院路丁11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