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简介 > 教学机构 > 矿物加工工程系 > 正文


职称:教授;籍贯:湖南省茶陵县。

现从事专业:矿物加工工程、矿物材料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矿物材料与应用、表面改性与复合、选矿与非金属矿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

学历19996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51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821毕业于原武汉建材学院 非金属矿(选矿)专业,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2.5~至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授/博导,矿物材料工程博士点和非金属矿物材料团队带头人;2000.122002.4,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责任教授;1997.92000.11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教授/系主任;1985.11997.8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助教、讲师/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系副主任。

学术团体兼职:中国颗粒学会常务事长、颗粒制备与处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分会理事长;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矿物加工利用技术专委会主任;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教育委员会委员、粉体技术分会副理事长;国土资源部黏土矿物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非金属矿应用研究重点试验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业绩:累计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出版科技著作22本;发表论文(第1和通讯作者)400多篇,其中SCI收录80多篇、EI收录7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其中30多项已经应用。获省部级科技奖六项。

近十五年承担完成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专题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课题1项、863主题项目专题1项;省级及校企合作项目40多项。其中,低品位硅藻土选矿及深加工材料与应用、硅藻泥与硅藻板、粉体连续表面改性技术与装备、无机复合超细活性阻燃填料、非金属矿物填料表面改性与复合、黏土矿物深加工材料与应用、粉石英精选提纯等发明技术成果已经或正在实施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团队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专项、校企合作等科研项目10多项。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丁11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逸夫楼610

电话:010-62339920;手机:13601339820

Email: 13601339820@163.com; zhengsl@cumtb.edu.cn



10A77

武汉东湖(2017年秋)

2108年第十九届全国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技术交流会(2018-09潍坊)

获颁2017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2018-11


与团队成员、部分毕业和在读研究生合影(2016-12-10,北京西郊宾馆)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