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平:男,重庆市忠县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从事专业:矿物加工工程
教育背景
• 1998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 1995年1月毕业于原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 矿山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 1992年6月毕业于原淮南矿业学院 选矿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 2005.9~至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2004.2~2005.9,Stellenbosch University,Post-doctorate,Boss: Professor Chris Aldrich(Working in Western Australian School of Mines, Curtin University)
• 2002.1~2004.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1998.7~2001.1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讲师
教学工作
• 本科生课程:物理选矿、科研导论课(矿物加工)
• 研究生课程:颗粒学与颗粒技
科研项目
• 作为骨干参加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泥浮选过程的检测与控制”(编号:95215010501),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01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低品位硅藻土资源高效利用与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1BAB03B07),课题联系人,并负责两条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累计承担企业和公司项目30余项。
• 合作量产的科研成果有:基于单片机开发的煤炭在线测灰仪(累计销售100多台),经过10多年的现场使用、改进、优化、Monte Carlo模拟和多因素建模,测灰准确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行业中首次引入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灰分仪的远程监测和远程标定;注塑机智能控制仪,累计销售300多台;跳汰机微机控制仪(停售),累计销售80余台。
授权的专利(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
• 杨小平.“浮选气泡特征提取教学实验平台”.专利号:201410112943.3。发明专利,授权日:2016.04.20。
• 杨小平.“一种生产数据报送系统”.专利号:201010170473.8。发明专利,授权日:2011.12.14。
• 杨小平.“一种层流薄膜离心分选机控制仪”.专利号:201120531528.3。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日:2012.07.18。
• 杨小平,郑水林.“一种硅藻土矿擦洗过程控制器”.专利号:201220305573.1。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日:2013.01.16。
• 杨小平.“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复合材料负载过程控制软件”.登记号:2017SR347748。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日:2017.07.06。
出版的专著
• 杨小平编著.《重力选煤技术》.ISBN: 9787502457990. 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03。
• 杨小平编著.《物理选矿》(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ISBN: 9787502465698. 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05。
代表性论文
[1]Yang Xiaoping, Chris Aldrich. Optimizing control of coal flotation by neuro-immune algorith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23(03): 407-413.
[2]杨小平,田景文,张德富. 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负载过程控制的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2015,37(09):130-132.
[3]杨小平,田景文,王飞跃. EVM1400型卧式振动卸料离心机在丁集矿选煤厂的应用[J]. 选煤技术,2015,(01):38-40+44.
[4]杨小平,赵婷婷,张青霞. 洗煤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7):163-164.
[5]杨小平. 工业硅炉烟尘处理系统的控制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3年会论文集[C].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冶金自动化》杂志社,2013:3.
[6]杨小平,王晓强,赵婷婷. 基于双标图可视化分析选煤数据的研究[J]. 选煤技术,2013,(02):64-70.
[7]杨小平,王晓强,赵婷婷,郑水林. 硅藻土分选管控一体化系统的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2013,35(06):39-42.
[8]陈彦如,杨小平,孙志明,郑水林. 基于PLC和触摸屏的硅藻土离心选矿机控制系统的研究[J]. 非金属矿,2012,35(06):37-38+73.
[9]杨小平,陈彦如,王大卫,张尔标. 选煤厂LED电子屏报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煤炭工程,2012,(01):128-129+132.
[10]杨小平,陈彦如,李连杰,隋小林. 利用Origin8.0绘制原煤可选性曲线的研究[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1,(05):29-32. 。
研究生培养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行业形势下,重点培养本组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潮流。以本科专业为基础,加深理论知识,拓展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工业和商业多角度培养研究生的适应能力。先在实验室进行基础的学习和练习,逐步参与实际的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提升做工程项目的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推广能力、单片机开发与应用、物联网技术、PLC工程应用和软件编程能力。
联系方式
电 话: 010-62339920(O)
Email:yxp@cumt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