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栋民,博士,男,1965年生人,籍贯山西省朔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理事长等职。
长期致力于现代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其化学外加剂的精细化工合成与应用以及工业/矿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生态环境建筑材料制备与应用的研究。在现代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外加剂、固废处理(包括粉煤灰、脱硫石膏、冶金渣、化工废渣、建筑垃圾等)与生态材料领域做了大量科研与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完成国家、部委、基金委和北京市等科研项目50余项,工业界项目数百项。科研成果获部委、行业协会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指导毕业博士后1人、博士生12人,硕士60人。
研究的材料和专利技术成果在全国上千项重大结构工程应用,取得良好技术经济效益,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
2015年8月组织创办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 该学术组织由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高校、中科院等研究院上百名科学家和上百名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家共同组成,通过协同研究与创新推动我国大宗工矿业固废的产学研发展和资源化利用。 。
教育背景
• 1981.09-1985.07 于武汉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 1985.09-1988.07 于武汉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 1999.09-2002.07 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 1988.07-2003.08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5)、总院科技委委员(1997)、研究室主任(1998)、教授级高工(2002)。
• 2003.09-至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05年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所所长
• 2015年8月起,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理事长
四、主讲课程
1、本科课程
《化学类专业导论》16学时
《材料科学基础》64学时
《无机材料化学》32学时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48/40学时
《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材料》48/40学时
2、硕士课程
《水泥基材料结构与性能》32学时
《非金属矿物材料学》48/32学时
《矿山资源综合利用》32学时
3、博士课程
《水泥化学与混凝土材料学》32学时
《高等材料化学》32学时
五、承担科研项目 (均为项目第一负责人)
国家纵向科研计划: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872151,项目名称:“特种超支化型混凝土超塑化剂的分子设计与机理研究”,起止年月:2009年1月-2011年12月。
2、北京市科委2008-2010重点项目,项目编号:D08040600540000,项目名称:“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起止年月:2008年9月-2010年12月。
3、北京市科委2007-2008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D07040300650701,项目名称:“烟气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起止年月:2007年1月-2008年12月。
4、北京市教委2009年产学研项目,项目名称:“烟气脱硫石膏建材资源化的优质高效利用”,起止年月:2009年1月-2009年12月。
5、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水工大坝高性能膨胀混凝土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研究”,起止年月:2009.-2011
6、中法合作科研项目,项目名称“(monocoush)厚层彩色外墙防水装饰砂浆的研究”,起止年限:2008-2011年。
7、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名称:“煤矸石性能调节型辅助胶凝材料的活化机理及应用基础”,项目编号:2013102020095;起止年限:2013年1月-2015年12月。
8、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基金,项目名称:“煤矸石活化技术及其建材资源化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09KH09,起止年限:2009年-至今(滚动基金)
9、山西省煤基重点科研基金,项目名称:“高掺量高强度粉煤灰水泥的制备”,项目编号:MC2014-04,起止年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
10、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名称:“采空区矸石、粉煤灰充填综合机械化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9BA48B02,起止年限:2009年9月-2013年9月。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名称:“微波靶向合成混凝土聚羧酸超塑化剂机理/热-非热效应/动力学研究”(项目编号51572293)。 起止年月:2015年10月-2019年12月。
六、完成科技成果 (均为项目第一负责人)
1、“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与施工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 93 1 17132 6。成果完成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2、“外墙外保温用硅丙树脂疏水涂料”项目(项目编号:2007-064)于2007年11月22日顺利通过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鉴定验收,项目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翰高兄弟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编号:2007-064)
3、“低温和负温条件下外墙外保温体系用聚合物砂浆”项目(项目编号:2008-K1-14)于2008年11月5日顺利通过建设部科学技术司鉴定验收,项目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翰高兄弟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编号:2008-K1-14)
4、“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分子结构设计和工业制备技术”项目于2008年7月2日通过教育部成果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果登记号:360-08-23410257-01)
5、“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施工”被北京市科委列入2001年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成果执行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6、1999-2000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混凝土泵送剂》建材行为标准的修订工作,该标准已通过国家标准审查于2001年10月在全国实施,为主要起草人,排名第一。成果完成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7、“脱硫石膏建材资源化的优质高效利用”项目于2009年12月28日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新北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翔牌墙体材料有限公司(成果登记号:360-11-23410009-01)
8、“煤矸石的火山灰活性及其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项目于2009年12月28日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平朔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成果登记号:360-11-23410014-01)
9、“助磨剂分子/官能团组合设计及功能型液体水泥助磨剂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于2012年通过教育部成果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果登记号:360-12-23411103-01)
10、“掺高吸水性树脂内养护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于2012年通过教育部成果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山东建筑大学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成果登记号:360-12-23411105-01)
11、“助磨剂分子/官能团组合设计及功能型液体水泥助磨剂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于2013年通过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山东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七、授权发明专利
1、王栋民 韩立林 陈福银 颜亨吉 游宝坤 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与施工方法 ZL 93 1 17132 6
2、王栋民 扈士凯 罗小红 刘晓斌 惠飞 轻集料的制备方法及以其产品为主保温源的无机保温材料 ZL 2008 1 0222289.6
3、王栋民 熊卫锋 左彦峰 武增礼 王振华 宋涛文 水溶性接枝聚羧酸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ZL 2008 1 0222288. 1
4、王栋民 刘治华 抗硫酸盐型有机硅改性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2 1 0539481.4
5、王栋民 范德科 范兴旺 苏胜 杨荣俊 邬长森 田景松 混凝土掺合料及煅烧煤矸石制备混凝土掺合料的方法 ZL 2010 1 0606022.4
6、王栋民 赵计辉 王剑锋等 一种水泥助磨剂母液、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ZL201310116064.3
7、王栋民 赵计辉 王振华等. 一种醇胺-羧酸系聚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ZL201310116104.4
8、王栋民 张力冉 逄建军 王浩 张树雄 李娟 一种半水石膏专用线型聚羧酸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ZL 2013 1 0687635. 9
9、王栋民 张力冉 逄建军 王浩 李娟 张树雄 潘佳 一种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聚羧酸接枝共聚物类高效超塑化剂的方法 ZL 2013 1 0503433. 4
八、出版专著
1、王栋民、左彦峰.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泥工业[M]. 之第八章“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2
2、王栋民. 高性能膨胀混凝土[M]. 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3、覃维祖、王栋民、丁建彤译 混凝土:微结构、性能与应用[M]. 中国电力工业出版社. 2008.
4、姚嵘、张玉波、王栋民 粉煤灰在自诊断压敏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M].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8
5、王栋民、张琳编著 干粉砂浆原理与配方指南[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1
6、王栋民、张以河、李端乐编著 工矿业精细化学品化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11
7、水中和、魏小胜、王栋民主编 现代混凝土科学与技术[M]. 科学出版社. 2014
九、获奖
1、“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与施工方法”项目于1999年获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编号9920601)
2、“泵送剂对混凝土可泵性的作用机理”项目于1999年获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编号9920803)
3、“灌注桩膨胀剂(PEA)的研究”项目于1997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编号9731404)
4、2000年12月荣获第四届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十名,列第一),并获2001年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提名
5、“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与施工”项目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列为2001年度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编号:200181)(项目计划第一执行人)
6、“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项目获2009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颁发的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科技进步类),(证书编号:2009-J-2-04-R06)
7、“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项目获2008-2009年度石景山区科学技术一等奖。突出贡献者
8、“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项目获200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证书编号No. 2009材-3-003-05)
9、“聚羧酸混凝土减水剂的分子结构设计和工业化制备技术”项目获2010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颁发的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科技进步类),(证书编号:2010-J-3-03-R01)
10、“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项目获2010年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证书编号:2010-1-02-05)
11、“煤矸石的火山灰活性及其在水泥与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获2012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颁发的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将三等奖(科技进步类),(证书编号:2012-J-3-05-R01)
12、“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的应用”项目于2012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证书编号:No.2012城-2-004-05)
13、“煤矸石的火山灰活性及其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获2013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学会颁发的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证书编号:2013-3142-R01)
14、“助磨剂分子/官能团组合设计及功能型液体水泥助磨剂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3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颁发的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科技进步类),并于当年获推荐参评国家科技进步奖.(证书编号:2013-J-2-01-R01)
十、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硅酸盐学会 常务理事
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 理事长,分会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北京市硅酸盐学会 副理事长
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理事
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绿色建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建筑材料行业科技教育委员会 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 评审专家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外加剂专业委员会委员、耐久性委员会委员、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委员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外加剂应用技术分会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水泥协会水泥助磨剂分会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预拌砂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 委员
《商品混凝土》杂志 副主编
民建北京市人资环委员会 委员 科技部863重大专项项目 评审专家
科技部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评审专家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评审专家
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奖 评审专家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评审专家等
十一、发表学术论文(部分)
2003年前【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期间】
[1] 陈建奎, 王栋民. 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设计新法---全计算法.硅酸盐学报, 2000, 28(2):194-198(被引量: 271)
[2] 王栋民,金欣,欧阳世翕 - 水泥-膨胀剂-磨细矿渣复合胶凝材料膨胀与强度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硅酸盐学报》 - 2002 - 被引量: 23
[3] 王栋民,郭新秋,方占民含不同结构单元共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应用研究《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 2002 - 被引量: 13
[4] 郭新秋,方占民,王栋民,刘佳,张伟共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第一部分)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2, 10(3):219-225被引量: 43
[5] 方占民,吴绍祖,王栋民 共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第三部分)《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 2002 - 被引量: 37
[6] 游宝坤,李光明,王栋民. 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UEA无缝设计施工《建筑结构》 1998 被引量: 86
2003年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期间】 外加剂与高性能混凝土,固废与生态材料
一、英文部分
[1] Zhao Jihui, Wang Dongmin※, Wang Xueguang, et al. Ultrafine grinding of fly ash with grinding aids: Impact on 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fine fly ash and properties of blended cement.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5, 78: 250-259. (EI&SCI, IF=2.71)
[2] Zhao Jihui, Wang Dongmin※, Wang Xueguang, et al. Ultrafine grinding of fly ash with grinding aids: Impact on 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fine fly ash and properties of blended cement.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5, 78: 250-259. (EI&SCI, IF=2.71)
[3] Zhao Jihui, Wang Dongmin※, Liao Shucong. Effect of mechanical grinding action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y ash from coal gangue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5, 101:851-860. (EI&SCI, IF=2.71)
[4] Zhao Jihui, Wang Dongmin※, Yan Peiyu, et al. 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ity of ground granulated blast furnace slag powder containing industrial crude glycerol-based grinding aid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6, 104:134–141. (EI&SCI, IF=2.71)
[5] Zhao Jihui, Wang Dongmin※, Wang Xueguang,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modified triethanolamine as cement grinding aids.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2015, 30:134-141. (EI&SCI, IF=0.40)
[6] Zhao Jihui, Wang Dongmin※, Yan Peiyu, et al. Self-cementitious property of steel slag powder blended with gypsum.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under review, 2015. (EI&SCI, IF=2.71)
[7] Zhao Jihui, Wang Dongmin※, Yan Peiyu, et al.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t-stewed converter steel slag: phase distribution, micro-morphology and micro-hardness. Minerals Engineering, submitted, 2015. (EI&SCI, IF=1.75)
[8] Zhao Jihui, Wang Dongmin※, Wang Xueguang, et al. Effect of grinding aids on the particles characteristics of cement and analysis of action mechanism.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936: 1404-1408. (EI)
[9] Zhao Jihui, Zhang Dawang, Wang Dongmin※, et al. Cementitious property of steel slag powder and impa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cement.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hemistry of Cement, 2015.
[10] Wang Dongmin, Zhao Jihui, Yang Baogui, et al. Excitation action of chemical admixtures on steel slag cementitious materials.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hemistry of Cement, 2015.
[11] Zhao Jihui, Wang Dongmin※, Wang Jianfeng, et al.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a modified triethanolamine grinding aids.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perplasticizers and Other Chemical Admixtures, 2012: 357-367.
[12]ZHANG Li-ran,WANG Dong-min,ZHANG Wei-li. Study on the Multi-level flocculation structures of fresh cement pastes b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2014.2 (SCI)
[13]ZHANG Li-ran, WANG Dong-min, PAN Jia,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cculent structure and rheological behavior/effective volume fraction of fresh cement past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2014.9 (EI)
[14]ZHANG Li-ran, WANG Dong-min, WANG Fang, et al. Microwaves assisted synthesis of polycarboxylic superplasticizer- A kinetic study.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hemistry of Cement (ICCC 2015)
[15]ZHANG Li-ran, WANG Dong-min, WANG Fang, et al. Study on the multi-level flocculent structures and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fresh cement pastes.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Under review) (SCI) [19]ZHANG Li-ran,WANG Dong-min,ZHANG Wei-li. Study on influence of the cement grinding aid to the compatibility of cement-superplasticizer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ulti-level flocculation structure.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ement & Concrete (ISCC2013) 2013. (ISTP)
[16] Fanghui Han, Rengguang Liu, Dongmin Wang, Peiyu Ya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ydration heat evolution of composite binde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ThermochimicaActa.2014, 586: 52-57. (EI&SCI, IF: 2.185)
[17] Fanghui Han, Zengqi Zhang, Dongmin Wang, Peiyu Yan. Hydration heat evolution and kinetics of blended cements containing steel sla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ThermochimicaActa.2015, 605: 43-51. (EI&SCI, IF: 2.185)
[18] Fanghui Han, Zengqi Zhang, Dongmin Wang, Peiyu Yan. Hydration kinetics of composite binder containing sla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2015, 121: 815-827. (EI&SCI, IF: 2.206)
[19]Kong Xiangming, Jin Ye, Lu Zhenbao, Zhang Yanrong, Wang Dongmin. Organic cement chemistry-the supplementary branch to the chemistry of cement and concrete. Sustainable and science-driven engineering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Beijing, China, 2011.7.
[20]Xiang-ming Kong, Zhen-Bao Lu, Hui Liu, Dong-Min Wang. Influences of triethanolamine on the hydration and the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cementitious systems.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2013, 65(1): 1-9 (SCI影响因子 0.759)
[21]Kong Xiangming, Lu Zhenbao, Zhang Yanrong, Zhang Zhenling, Jin Ye, Wang Dongmin. Effect of organic grinding aids on cement properties and the analysis via organic cement chemistry.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2012, 40(1):49-55.(EI)
[22]Kong Xiangming, Liu Hui, Wang Dongmin. The influence of silanes on hydration and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cementitious systems.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15, 67: 168-178. (SCI影响因子3.848)
二、中文部分
[1] 王栋民,左彦峰,欧阳世翕氯离子在掺不同矿物质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扩散性能《硅酸盐学报》, 2004, 32(7):858-861被引量: 29
[2] 王栋民,陈华辉,欧阳世翕高强流态膨胀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膨胀行为《硅酸盐学报》 - 2004 - 被引量: 18
[3] 李崇智, 冯乃谦, 王栋民, 侯云芬. 梳形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表征及其作用机理.硅酸盐学报, 2005, 33(1):87-92(被引量: 142)
[4] 侯云芬,王栋民,李俏. 水玻璃性能对粉煤灰基矿物聚合物的影响 《硅酸盐学报》 2008 被引量: 22
[5] 左彦峰,王栋民,吴绍祖. 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对水泥浆体流动性的影响 《建筑材料学报》 2004 被引量: 18
[6] 赵计辉, 张大旺, 赵世娇, 王栋民※. 钢渣粉的胶凝性及其对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7) :222-226. (核心)
[7] 赵计辉,王栋民※,王学光,等. 助磨剂配方设计及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研究. 硅酸盐通报,2014(04): 724-730. (CSCD收录, 核心)
[8] 赵计辉, 王栋民※, 王学光. 现代水泥工业中高效节能的粉磨技术. 中国粉体技术, 2013, 19(08): 65-71. (核心)
[9] 赵计辉, 王栋民※, 惠飞, 等. 不同激发剂对电厂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活化效果. 非金属矿, 2014, 37(01): 7-10. (CSCD收录, 核心)
[10] 赵计辉, 王栋民※, 惠飞, 等. 循环硫化床灰渣作为水泥混合材的研究及性能改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 14(18): 129-134. (核心)
[11] 赵计辉, 王栋民※, 惠飞, 等. 矸石电厂循环流化床灰渣特性分析及利用途径. 中国矿业, 2014, 23(07): 133-138. (核心)
[12] 赵计辉, 王栋民※, 林辉, 等. 助磨剂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 14(33): 260-265. (核心)
[13] 赵计辉, 王栋民※, 廖述聪, 等. 改性三乙醇胺助磨剂对粉煤灰水泥的助磨性能. 非金属矿, 2015, 38(02): 25-28. (CSCD收录, 核心)
[14]王栋民,张力冉,张伟利等.超塑化剂对新拌水泥浆体多级絮凝结构的影响.建筑材料学报,2012.6(EI)
[15]张力冉,王栋民,张伟利.基于多级絮凝结构理论研究水泥助磨剂对超塑化剂与水泥的相容性的影响.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5,23(6): 52-56. (EI) [15]张力冉,王栋民,张伟利. 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新拌浆体多级絮凝结构. 电子显微学报. 2013,14(4): 569-579. (核心)
[16]张力冉,王栋民,张述雄.无碱液体速凝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及水化促凝机理分析.硅酸盐通报,2014, 06(核心)
[17]张力冉,王栋民,逄建军.磷酸型聚羧酸超塑化剂的研究进展.硅酸盐通报,2014, 06(核心)
[18]孔祥明,路振宝,闫娟,刘辉,王栋民. 三乙醇胺对水泥浆体离子浓度的影响规律. 硅酸盐学报,2013,41(7)106-111(EI)
[19]孔祥明, 路振宝, 石晶, 王栋民, 侯珊珊, 刘辉.磷酸与磷酸盐类化合物对水泥水化动力学的影响. 硅酸盐学报. 2012,(11):1553-1558.(EI)
[20]史志花,孔祥明,王栋民. 聚合物纳米粒子型减水剂合成与性能研究. 建筑材料学报,2014, 17(6): 939-944.(EI)
[21]孔祥明,刘辉,蒋凌飞,路振宝,王栋民. 含硅烷官能团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浆体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硅酸盐学报,2014,42(5)635-641 (EI)
[22]刘辉,孔祥明,张珍林,蒋凌飞,徐涛,王栋民. 聚合物纤维对水泥砂浆流动性及抗弯力学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2014(2)121-124(核心)
[23] 韩方晖,王栋民,阎培渝. 含不同掺量矿渣或粉煤灰的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动力学. 硅酸盐学报. 2014, 42(5): 613-620. (EI)
联系方式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100083)
办公地址:中国矿业大学逸夫楼406室
电话(Tel): +86-10-62339803
网页:http://www.wangdongmin.com
E-mail: wangdongmin-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