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明,女,1972年3月30日,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作经历
• 09/2002-至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任教。
理论教学方面
• 主讲本科生“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免疫学”等课程;
• “细胞工程”课程,已定为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课;
• “免疫学”课程,选用的英文原版影印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的“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学用书”。
实验教学方面
• 主讲“遗传学”实验课和“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编写“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
• 负责本科生的“综合实验”课程,并准备主讲新开设的“细胞工程”实验课。
• 主讲研究生课程“高级植物生理学”,并指导硕士研究生。
学科建设方面
• 对生物工程系本科生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制定了2004版本科生教学计划;
•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实验室建设方面
建设了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正逐步建设细胞工程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科研方面
• 参加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课题名称“抗重金属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 参加国家十五“863”专题“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
• 08/2000-09/2002 中科院植物所做博士后,在匡廷云院士和赵明教授的科研组,主要从事作物抗逆生理及植物遗传育种等方面基础理论研究。承担“水稻抗旱性与光合特征的资源评价及其根系抗旱生理基础的研究”。期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进行学习和课题研究。
• 03/2001-12/2001 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作物、土壤、水分、科学”(CSWS)部门做项目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Renee Lafitte. 一起工作,研究项目为“水稻抗旱机理的研究”和“野生稻光合作用的研究”。
• 09/1997—07/2000 在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生理生态教研室。助教研究生课程: “高级作物生理”。参加 “高产条件下作物产量形成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 “源库关系的调节及作物高产潜力的研究”。
• 09/1994-07/1997 在沈阳农业大学作物学院,遗传育种教研室,助教本科生课程: “作物育种学”。研究项目“高粱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比较”。
学历
• 09/1997----07/2000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 农学理学博士;作物栽培生理专业
• 09/1994---07/1997 沈阳农业大学作物学院; 农学理学硕士;作物遗传育种专业;
• 09/1990---07/1994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理学学士学位;农学植保专业;
科研
• 参加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课题名称“抗重金属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课题编号 JY03-A-20-02);
• 参加国家十五“863”专题“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课题编号 2002AA2E4171)。
•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为“水稻抗旱机理的研究”和“野生稻光合作用的研究”。
• 参加“水稻抗旱性与光合特征的资源评价及其根系抗旱生理基础的研究”。
• 参加 “源库关系的调节及作物高产潜力的研究”。
• 参加“高粱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比较”
教学及科研论文
•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traits relative to drought tolerance in rice”. The 24th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Conference. 2002, 9.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Metabolism and the Regulation of Synchronism in Different Ear Sinks in Maize”.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 2000 (15), 154-158.
• “Studies on Distribution of Assimilate during Forming Kernel in Maize”.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 1998 (13), 114-118.
• 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工作中的启示,高等教育的探索 实践.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
• 栽野稻远源杂交高光效后代及其亲本叶片的气孔特性, 作物学报,2002,29(2)
• 玉米的多育性及其在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上的应用, 作物栽培与生理学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3
• 水稻, 作物产量生理学及形成过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8
• 玉米半多育品种不同穗位发育进程及其同步性动态观察, 玉米科学, 2002.
• “Preliminary Studies in Respiration Rate of Ear in Maize”.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 1998 (13), 110-113.
• “Analysis of Source-Sink Relationship in Crop High Yield”. Jpn. J. Crop Sci., 1998 (67), 248-249.
• “Theories of Yield Formation and Ways of High Yield in Crop”. Proc. Int. Symp. “World Food Security”, Kyoto: 143-146 (1999).
• “Analysis of peroxidase isozyme of the progenies derived by introducing exogenous DNA into Flax (Linum Usitatissimus L.)”. CHINA’S FIBER CROPS. 1996, 18(3): 6-8.
荣誉证书
• 获得第七届玉米栽培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一篇论文);
• 获得第六届栽培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两篇论文);
• 教学研究论文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奖。
学术活动
• 参加2002年国际水稻大会,并在会上展出论文报告,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 参加2003年12月在云南大学生命学院召开的“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学术交流会;
• 参加2004年5月在中山大学举办的全国“细胞生物学”主讲教师研讨会;
• 参加2004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生物质能源研讨会”。
外语能力
• 通过国家英语六级统考,在国外工作过9个月。
教学经验
• 教授本科生课程“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等已有2年的经验,在今后仍继续相关的本科教学。
联系方式
地址: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00083
电话: 010-62331792 (O);小灵通: 010-80946004
Email: gdm321@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