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简介 > 教学机构 > 环境与生物系 > 正文

于彩虹,女,山东龙口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环境与生物工程系副主任。

学习工作简历

 •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荷兰瓦哈宁根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 2002年7月至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学院任教;

 • 1999-2002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获优秀博士研究生,毛中振奖学金一等奖;

 • 1996-1999年,山东农业大学农药毒理与应用技术实验室获硕士学位,硕士论文为山东农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主要研究领域

 • 生物化工方向:主要研究基于昆虫中独特的生理生化代谢途径及其调控位点为靶标,寻找高效、低毒的植物源化合物以及农药先导化合物, 目前主要侧重研究靶标蛋白与植物源抑制剂的互作。

 • 环境工程方向:主要研究和感兴趣领域为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环境毒理学以及环境污染物的安全性评价。 研究生招生方向:

 • 生物化工方向:主要进行抑制剂对靶标酶的抑制以及抑制剂对靶标酶的相互作用研究,面向生物及化学相关专业学生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方向:主要进行微生物降解环境污染物的研究,以及环境污染物的风险评估2个方向,面向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

近年来部分获得的项目资助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溶型海藻糖酶的异源表达及植物抑制剂的互作研究 项目编号:31171912,主持,2012-2016

 • 中央高校青年业务基金: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对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 项目编号:2009QH11主持 2010滚动

 • 农业部行业专项:农药的环境安全评价项目 子项目主持 2012-2015

 • 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863”项目:细胞色素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共表达农药降解基因工程菌的研究(项目编号:2007AA10Z404 ),主持,2007.5-2010.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β-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对海藻糖酶的抑制活性及抑制机理(项目编号:30671393 ),负责,2007年-2010年

 • 农业部重点项目 :高毒农药替代示范项目子课题,负责,2006年8月到2008年12月

 • 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A类(项目编号:2007A097 ),负责,2006.7-2008.11

 • 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全额资助项目,2008年

教学工作

先后为本科生讲授《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学》、《蛋白质与酶工程》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分子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等。带领本科生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获奖情况

 • 2010年优秀毕业设计指导二等奖

 • 2009年校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

 • 2008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 2007年“本科生毕业先进个人” 2007年国家发明专利(排名第3)

 • 2006年校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 2006年优秀毕业设计指导二等奖

 • 2006年本科生毕业成果三等奖

 • 2005年优秀毕业设计指导一等奖

 • 2003年教学论文优秀奖

 • 2002 年山东省科技发明二等奖(排名第6)

研究论文

在“INSECT SCIENCE ”、“ECONOMIC ENTOMOLOGY”以及环境工程学报、环境毒理学报、生态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和会议论文上发表文章30余篇。

联系方式

电话:15120083898(移动)

办公地点:逸夫楼

E-mail:caihongyu2013@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 邮编:100083